2009-11-03

98-1_上課紀錄二三事



讓我們打開不一樣的一扇窗/林益瑩(生科三)

大一大二的時候,每次選課錄像藝術這堂課一定是馬上人數滿額,都選不到,也有很多學長姐或是幸運選上的同學推薦這堂課。幸運地,這個學期因為大三優先加選的原因,我選上這門課,連同我還有六位同班同學一起選修,還有很多同學也都是大三,可見老師這門課有多少人想修。學期剛開始,我真的對於什麼是錄像藝術完全沒有概念,只覺得應該跟藝術有關係吧,應該可以陶冶性情,看看能不能有氣質一點,陽明還真的滿缺乏許多方面的課程,藝術相關的老師真的不多,錄像藝術提供我們很不一樣的藝術陶冶機會。

前面幾堂課介紹了很多藝術家與藝術風格,因為小時候有讀過美術班,所以對這些人名、流派有些印象,老師的課在次幫我複習了以前所學的這些藝術概念,甚至大家到鳳甲參觀的時候,還對著藝術作品一一討論說每件作品的風格是什麼。也因為修這堂課,激起我們的動機與能夠獲得許多的管道可以得知這些藝術展覽的訊息。我覺得實際參與的課程比較能夠帶給我深刻的印象,例如去參觀美術館、藝廊,透過實際去體驗、聽導覽解說,比較能夠了解這些藝術創作背後的緣由還有藝術家的故事,也都很精采,比起拿一份DM,親身去參觀,感受更加具體也更深刻,所以我覺得安排校外參觀是一項滿能夠激起學生學習動機與學習效果的方式。

課堂中的報告,例如期中的報告,小組將錄像藝術的起源、發展、藝術家的介紹,並且蒐集資料圖片,雖然過程滿累的,因為要一字一字打上中文,然後還有圖片、背景資料的蒐集等,但是我覺得過程中完全沒有捷徑,只能夠靠一字一字累積起來的報告,真的是最紮實的工夫,小組員來自不同科系,雖然到了現在,跟其他科系的同學並不熟,僅是知道有共同修這一堂課,但是起碼大家合作完成了這份報告,是團隊合作很棒的經驗。

實際自己拍攝一部錄像作品,真的是很突破性的嘗試,以前從來沒有做過,不管是構想還是真的開始拍攝,我覺得都是很新鮮的體驗。痛苦的吃麵包,原來每天的早餐可以是這麼難以下嚥,意象與實物的結合,把在填鴨式教育底下的壓力表現出來,和林永、緯承一起拍片,過程也是爆笑不斷,這種親身的體驗,完全從自己的經驗出發,拍出來的作品跟學習的經驗,真的很深刻。其他組別的作品都是我們學習的對象,有的音樂性很高,呈現的構想也很有力,或是團隊合作很不錯的,滿多部作品都讓我印象深刻。總之,我覺得實際去參與的課程,比起單純課本上的知識,來得讓人學習到更多,獲得的不僅是知識,還有團隊合作、互相欣賞的心胸。

這堂課我覺得滿值得向其他同學推薦的,雖然對於忙碌的陽明學生而言,有些報告可能會造成壓力,但是卻讓我們打開不一樣的一扇窗。

此外,對於禪修,老師您的方法或是觀點我也滿有興趣的,雖然在陽明有社團,但是我覺得現在同年紀的人,很少會注意到禪修的美好的,實在是滿可惜的。
*

蠻有創意的/詹易儒(醫二乙)

整體來說我覺得這堂課真的很棒,可以讓我在這個領域有所涉獵,畢竟醫學系如果沒有特別去注意的話和藝術這個領域其實沒有太大的交集,可是藝術真的是在我們的生活中占了很重要的一環,若缺少的話總覺得少了些甚麼,我想這種美的感受是每個人都喜歡的吧。

上課的方式也很輕鬆沒有壓力,雖然是早上一二節自己有時候精神沒有很好,可是其實有認真在聽的話是可以學到很多東西的。上課的內容也沒有太多艱澀困難的東西,主要也是想讓我們對於藝術的發展有個初步的認識,算是帶領我們入門的性質,讓我在這學期不僅比之前多看了好多的展覽和表演,有時候也偶爾會想起老師上課說的東西有所呼應,雖然沒有多深入的了解與專業的知識,可是有種「這個我好像有聽過」的感覺在欣賞時會比較有興致也比較有趣XD。

我記得我這學期有特別去看過皮克斯、派樂地和光怪展,還有幾個老師在週末安排的美術展,每個展覽都有各自吸引我的地方,就像我在一年級下學期的時候去看過「傻瓜村」等幾個戲劇表演,我想如果我沒有修這些通識課的話平常應該不會自己跑去涉獵這些東西,畢竟平常自己沒有習慣去特別注意這些資訊,往往也不知道哪裡有不錯的展覽或表演可以去參加,可是這些經驗真的有豐富了我的生活,不再只是一成不變週期性的生活模式,我想所有人都是一樣需要有藝術來調劑身心的吧。


我記得這堂課最讓我感到困擾的地方是期中的時候分組報告,不過我們這組最後上台報告的組員也報告的蠻有模有樣的,真是辛苦他們了,好厲害。


然後是最後期末拍的影片,我們拍的是珍珠奶茶的「恐怖」製作過程,最後做出來的成品相似度真的很高,拿給室友看的時候他還說:「啊這不就是珍珠奶茶嗎?」,最後還有請老師客串演出,老師真的是非常棒很敬業的演員呢!在報告的時候我發現其他組的作品也都蠻有創意的,嗯嗯,大家真的都很厲害!


很喜歡這堂課給我的感覺,老師上課也很和藹可親又很有內容,上完一學期的課之後我想我現在應該也算是半個藝術人了吧,哈哈。
*


我們也算是個小小錄像藝術家/賴宛榆(物治二)

我覺得這學期修「錄像藝術」很好玩,一開始,我還不確定要不要修,因為,我對美術或是藝術這種的概念沒有很好,而且,我很不喜歡「歷史」這種東西我從小就對這種科目有陰霾(==),不過,老師上課,比較偏於介紹,而且也會放很多該藝術家的作品,讓我們了解,解說時也很淺顯易懂!

還有幾堂課,欣賞了歌手MV、老師的作品等,藉由看影片來激發我們對一個錄像作品的分析,我覺得很酷,雖然,我們不是很專業,也沒有異於常人的觀察力,但是,卻有豐富的想像力,可能與作者的意義完全不同,不過,這也是屬於自己的一種觀點吧!

老師也會帶我們去很多博物館參觀,雖然我都沒辦法配合老師的時間,不過自己也去了剝皮寮還有皮克斯展,覺得,其實,藝術家,真的就是默默的在耕耘,懂得抱以欣賞態度的人,可以在其中得到不同的快樂,本來,就應該要有這些藝術家來陶冶我們的心靈,看看美的東西、創意的東西、特別的東西,也許可以激發自己,所以,我覺得老師安排我們看展,很棒!

最後的期末報告,主題是「飲食文化」,讓大家自己完成一件作品,說真的,做出來後,還挺有成就感的,原來,自己也含有一些些的藝術氣息(XD)莫名的覺得好開心,哈哈!看到其他組別的作品,覺得大家都好棒,可能看到「飲食文化」,大家都覺得就是拍食物之類的,但是,同學竟然能拍的很有理念,結合醫學知識、所學的東西、日常生活、健康概念、時事新聞、、、等,拍成屬於自己的作品,其實,我們也算是個小小錄像藝術家吧(:D)!

一個學期上下來,我覺得錄像藝術跟一般的藝術不一樣,也許它比較動態一點,對於我這個不太喜歡靜靜的東西的人來說,覺得有興趣多了,最後,也謝謝老師,用心的對陽明的學生付出,老師辛苦了(:D)
*


感謝老師對課程的用心安排/蘇子豪(牙三)

先感謝老師從好遠的台藝大來到陽明為我們上課,為陽明空虛的通識課程增添了許多光彩~這門課大概是我上過的通識課裡最有收穫而有趣的一堂,雖然三年級的課程很繁重,但這門課並沒有讓我有負擔的感覺,反而是個調適(只是早上一二節的課有時候爬起來還滿難的xd)。

其實我本來就很喜歡看展覽和電影,這也是我這學期選這門課的原因,課程的內容也沒有讓我失望,而且我也很喜歡跟同學們一起出去看展覽兼出遊的感覺,so fun~ 拍期末的短片的過程其實也很有趣,雖然成品經過了消音的處理,但其實在拍的時候有很多聊天的聲音,現在再拿出來看真的超好笑……= = 可以當作一輩子的紀念。

感謝老師對課程的用心安排,在老師身上也讓我們看到了藝術家的風範,我會向學弟妹們推薦這門課的!!
*

學到好多東西,覺得很充實、很開心/杜旻真(牙醫三)

還記得這學期剛開始的課程是美術作品介紹分析。我很喜歡這部分。雖然之前就知道一些畫家和畫派,但是上完課之後感覺有總溫故知新的感覺,也多認識很多作品和畫家,覺得很開心。

後來的課程就越來越多接觸錄像藝術的部份了!看了很多的作品,包括老師的作品!其實還滿有震撼力的……跟我平常喜歡的……不太一樣!哈哈!

還有去參觀美術館!我覺得這個活動其實還滿好玩的!雖然我覺得看看藝術作品真的可以讓心情很平靜、很有感情,也很喜歡多看看。可是我覺得我們就是因為忙、也因為懶,所以錯過了很多。有老師這種半強迫的拉我們去,其實也還不錯啦!

其實這堂課我覺得學到的東西很多!之前修過的通識課裡,很多課(像是經濟學、社會學之類的)可能是因為性質的關係,比較枯燥,也可能是我自己就是對那些課比較沒興趣,所以修完那些課之後總是覺得很空虛!不過像藝術或是音樂的課程,我就覺得學到好多東西,覺得很充實、很開心!
*


讓我對藝術有另一種角度欣賞的開端/林永(生科三)


之前就有聽說這是一門好課,在陽明大學的通識課程裡,真的很少見到有這麼一堂獨特的課,當我把通識學分修完,我想是一個完美的句點吧!因為課堂裡總是可以見到很多獨特的影片,即使有的很難讓人理解到底要表達的是什麼含義,但是我想這對不管是對視覺或聽覺都有一定程度都衝擊,而且藉由同學的激發與討論,感覺可以更加發揮大家的想像力。

在校外教學的部分真的很有趣,老師對於台北許多的藝文活動真的有很多的資訊,而且介紹的展覽真的都還滿有趣的,像是去剝皮寮可以感受老街獨特風情,又可以看到許多藝術家的新奇創作;光怪展覽也非常有趣,讓我們對光與影有更深一層的看法。

這一學期真的過得很快,真希望還可以再繼續看老師所撥放的錄像影片(因為真的非常有趣),或許這是這一門課的結束,但對我來說,或許這是讓我對藝術有另一種角度欣賞的開端。希望老師以後還能持續的分享有趣的展覽讓我去欣賞,讓我可以繼續的沉浸在藝術的有趣世界裡。
*

學了符號學之後,看影片的角度也多了/張淳閔(物治二)

學期開始時,老師教了我們印象派、野獸派、達達主義等有關藝術的派別,我覺得老師的上法很有趣生動,而且主要都是以圖片來講解,很容易讓人了解,學起來也比較不會那麼沉重,我覺得獲益良多。

學期中開始就是與錄像有關的課程,看了很多影片,有老師自己的創作也有國外的大師們的作品,還有其他學生的作品,我喜歡看影片的部份,覺得影片最能直接傳達,在搭配上老師的講解就很清楚了。

這學期最喜歡的課是老師放MV或是一些影片給我們看,然後要我們用符號之類的概念去觀察了解導演想要表達的是什麼,我覺得這種方式很有趣,可以激發出很多種不同的想法,而且在學了符號學之後,看影片的角度跟方向也多了很多以前沒有想過的,那幾堂課是我最喜歡的課程。

上了一個學期,真的覺得老師很棒很厲害,而且也很自由,給了我們很多發揮的空間,跟學校的必修及一些其他通識比起來真的好很多,平常的課程總是丟給我們就叫我們背起來,有著標準的模式跟解法,上老師的課卻可以有很多不一樣的想法,這是其他課得不到的。

我很喜歡校外參訪的行程,雖然我三次都沒跟到,因為這學期的必修課程很重,可是老師給的資訊我都有看,想趁寒假的時候再去參觀,這學期只去了剝皮寮跟皮克斯,鳳甲很近,可是越近就越懶的去,這好像是人的天性吧,以前在台中,也不常去國美館,明明裡面就有很多好的展覽,卻都要等有辦特別的展覽才去,尤其是那種有限期的,例如之前的雙年展,離題了,總而言之希望就算這學期修完了老師的課,以後老師還是可以提供展覽的資訊,不然我真的很懶惰。

最後,謝謝老師這學期教我們這麼多,老師辛苦了,謝謝您。
*


學習藝術變成了一種享受/顏培如(醫二)



其實一年級時我就想要修習這門課,因為陽明所開有關藝術類的課程少之又少,而學長姐的評價又不錯,但每次都只能碰運氣的選課,經歷過兩次失敗後,我終於很開心的選上了!而經過一學期課堂的洗禮,回頭檢視我在這幾個月內所獲得的、所成長的,更覺得這樣的堅持是值得的。

或許是因為真的太開心可以選上自己想修的課程(我的選課運一直都很差),在第一堂課我很熱血的自願當課代,一學期下來要做的事情其實沒有很多,大部份都是老師在忙,真是辛苦老師了!

學期中老師帶我們去了好幾次展覽,對於每次都發願要去看展而總是以沒時間為藉口的我,真的是一股很大的推動力,而看完展覽總是讓我收穫良多,打心得也像是在反芻看展當天作品所給我的感動,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藉此讓自己的動力再強一點,培養看展的好習慣,時間是擠出來的,只要有心,台北眾多的藝術展廳都應是我的天堂才是。

課程一開始老師就先介紹簡單的藝術概念,我覺得深淺適當,不只可以建構對於藝術的基本知識,也能引發想再深入了解的慾望,不過最喜歡的還是影片的欣賞,以前比較少在接觸錄像這一塊,但自從看了上課的這些作品後,我的興趣大增,原來當藝術以影像來呈現時,可以這麼靈巧多變,在加上科技的輔助,錄像所能表現的範圍與深度都大增,這是我之前從未體會到的,上課小組討論的方式也讓同學之間的想法交流,這是很有趣的!

最後要謝謝老師這一學期的辛苦,老師教學真的很認真,從上課準備的教材,百忙抽空陪我們看展,到每次上課前電子郵件的小小叮嚀和展覽分享,都讓我很感動,也很喜歡上課輕鬆溫韾的氣氛,無論我們表現如何,老師總是給予讚賞的評價,學習藝術本是件快樂的事,謝謝老師讓它變成了一種享受!

P.S.老師,課程結束後不知道還能不能收到您有關展覽訊息的郵件呢?我覺得這真的很受用,也希望自己能持續看展!謝謝~


錄像藝術的創異驚奇世界/張家豪(醫二乙)

真是有幸能上到陳永賢老師的課,還好當初老師同意讓我加簽,否則真是損失慘重了!果真如老師所述,經過了一學期的錄像藝術課程的薰陶,我真的感覺自己增添了不少文藝氣息,實在很充實很滿足。

從一開始老師簡潔的介紹各家畫派的風格和代表畫家,這些東西雖然在以前的美術課本都有寫,但是在死板膚淺的教育制度下總是被忽略輕視。經過老師生動的介紹後,自己的美學知識擴充了許多,而且老師還會用心帶領我們參觀美術相關展覽,學以致用。除此之外,老師還會寄E-mail推薦優質展覽,我覺得自己經老師啟蒙接觸了以往覺得無趣的事物,培養了看展的興趣也對往後的生活增添了不少文藝氣息。

之後,老師也帶領我們進入錄像藝術的世界,這也是我以往從未接觸的藝術領域,震撼了我的感官刺激。從老師簡述錄像藝術的背景發展過程,以及老師播放自己的錄像作品,還有其他著名藝術家的作品,這實在太令我感動了,若我當初沒上過這堂課,可能我一輩子都不可能踏入錄像藝術的創異驚奇世界。期中報告也是讓我們深入了解錄像藝術的方法,藉由自己翻譯原文而徹底讀通內容,再吸收其他同學精采的上台報告內容。

在期末就是準備拍攝小組的影片,老師也會親切熱情的指引我們創作的方向,讓我們的壓力不致於太大,而成果也是十分豐碩。看到大家不同的創意激盪,真的非常過癮。難能可貴的在陽明這個充斥生醫教育的小地方,也能有如此精彩美感的迸發,這都要感謝陳永賢老師的到來。

最後,私心建議老師可以開兩堂不同的課程,因為只修老師一學期的課程,真的令人意猶未盡,想要吸收更多更多這難得的充實。
*
充滿創意的教學/王柏翔(牙三)

當初選擇陳永賢老師的課,就有心理準備這學期會是一個非常有文化氣質的一學期,上了課之後果然不出所料,每次上完課都覺得自己身上好像有發出一點點的氣質。在上課的內容,也讓我們學到許多有關錄像藝術這方面的知識與看法,在上課的時候時常會看許多藝術家的作品,不管是學生的作品也好或是藝術家的也好,都讓我對錄像藝術產生好奇。

如果是我自己來拍攝,會拍出怎麼樣的東西呢?剛好,期末作業正是要我們自己拍一部影片,我們構思了許久,終於覺得要結合所學,也就是牙醫,還有頭顱骨,拍出屬於我們的作品。雖然待進步的地方還蠻多的,但其實我們對於我們第一次所拍攝出來的影片,已經算很滿意了。以後如果有機會在接觸到拍片,我們應該會比現在拍出更好的作品,最後謝謝老師這學期的充滿創意的教學,讓我學到很多東西。謝謝老師!
*
培養第二專長/林維萱(物治二)

這學期選修「錄像藝術與文化思維」,是聽修過的同學所推薦的。因為在陽明,很少能接觸到有關藝文的資訊,就算有,如果沒有人介紹,也不太知道從何「下手」。我個人是覺得培養第二專長,或說培養專業以外的興趣是很好的,可以替生活增加質感,當工作或課業煩躁無解時,自己喜歡的興趣也會是一個舒壓的窗口。


錄像藝術是種很前衛的藝術形式,雖然也有技巧方面的要求,但是比起傳統我們所知道的繪畫、雕塑、建築之類─技巧都經過幾百年來前人的經驗累積、改進檢討─感覺已經都有套既有的規則可尋,已經是XXology,經由前人發展出的方法就可以學到。不過錄像藝術就像是還可以塑形的黏土,或是wikipedia,只要能創造、有想法,誰都可以補上一刀,加上一條知識。在課堂上看到種種的錄像作品,都很具實驗性,常常讓我驚訝─原來藝術還可以這樣創造。看到不同人的創意、注意到錄像作品不僅有視覺,還有聽覺的呈現,在在讓我覺得錄像是很有活力,而且很可以親近的一塊領域。


而且我覺得,製做影片是很有用的技術,雖然說我還不怎麼會,但是感覺學會以後,就有很多地方可以用到,很方便。


錄像藝術也越來越貼近日常,像是現代人流行用拍照記錄生活點滴,不論是用相機或是手機。自拍啦、去餐廳時拍下餐點…網路相簿幾乎都是這一類的照片。但是看多了就會覺得千篇一律。在課堂上看了其他藝術家所做的錄像作品後,我忽然想到,如果加入一點巧思,不是單純拍仰角10度的臉,或還未碰過的食物,我覺得就可以是有種平凡中見幽默的作品,很有趣。不知道有沒有機會做成系列作品呢~


這學期有去看鳳甲美術館,很可惜的是我沒有去剝皮寮,剛好那個禮拜社團、考試等等,擠在一起,事情結束後展覽也結束了。不過有看到部落格上的照片、介紹,也算是一窺「剝皮寮」的真面目。去鳳甲那次,其一是覺得很神奇,居然美術館可以藏身在一座大樓其中,真是有趣。很喜歡其中一項作品,名稱忘記了,它的整幅畫是暖色調,正中央是一個閉著眼睛的女人。我很喜歡它處理顏色的方式,雖然遠看是粉紅色,不過它其實是由很多顏色組成,有紅、綠、黃…令人有溫和但繽紛的感覺,像是春天花剛綻放,不會太過濃麗,而是一種很舒適的氣氛。


還有錄像的部落格,我有事沒事都會去上面晃晃看看~當然還要謝謝林建甫、何念萱的努力~最後要謝謝老師在這堂課的用心,收到每封email時,一方面很開心又有新資訊,一方面又覺得的老師這樣不厭其煩的寫email真是厲害─感覺不去看那些展覽都不行了(雖然還是有很多沒有看到啦XD)
*
學習對藝術的鑑賞能力/郭育華(牙醫三)

第一次聽到這門課是大一的時候,室友選上這門課於是先上網探探路看看老師的作品是哪一方面的,沒想到一查就看到很多「重口味」的作品,我室友嚇的卻步,之後聽到其他同學分享這堂課的評語:「不修對不起自己。」真是語出驚人,於是這學期就來挑戰看看。


一開始老師先培養氣質,真是太棒了,先培養我欠缺的東西,從藝術史學習對藝術的鑑賞能力,接著還有許多課外活動(在繁忙的大三逼迫自己走出房門,還滿具有挑戰性的),老師貼心的找到經濟實惠又貼近生活的展覽,把課堂上學到的東西在實務上印證,是一種印象深刻的學習方式。


作業的部分,不得不說其中作業是個挑戰,除了打字速度是重點,雖然做逐字稿較能加深印象,但是會花費過多時間,希望以後可以用重點整理的方式(類似共同筆記),除了比較省事外,大家讀起來也可以迅速吸收重點。


期末作業真是太有趣了,雖然平常營隊也會拍自介影片什麼的,但這還是頭一回自己製作錄像藝術,從構想到拍攝到剪輯,甚至到解說,硬要把自己的想法用藝術的方式陳述給大家,知道還滿困難的,原來藝術家也不是這麼好當的。上禮拜觀摩同學的作品,真是充滿創意,尤其是其他同學,年紀跟我們相仿,拍出來的東西質感卻高了一大級,真的很厲害!!

p.s我最喜歡上課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