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6-01

2009魅影再現Apparition II



2D平面與3D立體交錯的空間
柯雅鳳(物治一 )

這是第一次在博物館以外的地方看與錄像有關的表演,從老師那裡得到這個表演的資訊,心想既然修了這堂課,自己也一定要有收穫,抱持著這樣子的念頭去欣賞「魅影再現」這個表演。但自己坦白說,直到表演開始的前一刻我都不曉得「人體」要怎樣在現場與「錄像」結合在一起,真的是很難以想像的畫面。
一位男舞者沿著螢幕背景走到了另一端,拍打了螢幕揭開了表演序幕,螢幕開始出現不規則的線條流動,但後來卻發現線的一端連接著舞者的頭頂並跟著移動,之後加入演出的女舞者也有同樣的「互動」產生,好像是在對話一般,只是用影像呈現出來。
之後不僅是線條,螢幕上也會呈現出人物的影像、幾何圖案、或者一整個平面的線條流動,而螢幕所有的變動都是跟著幕前的兩位男女舞者而改變,所以會有種難以抉擇的感覺,不曉得自己是該看舞者還是看螢幕上的那些變化才好。
但舞者並不完全與影像結合,也有兩個人之間的身體互動,為什麼會用互動形容是因為舞臺上從頭到尾就只有他們兩人,他們擔綱了所有的起承轉合,所以兩個人之間的動作常會互相接觸,觀眾們的目光才不會太散開,不知道該將焦點放在哪裡才好。感覺似乎有條隱形的線在兩人之間,就算沒有了背後螢幕的聯繫,兩人間傳達出來的互動也是很強烈的。
而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影像不只投射在布幕,而也投射在人體上頭,所以會看到舞者與背後的螢幕是展現出一樣的影像,會有種分不清楚兩者的幻覺,在高速移動的影像與相對緩慢的舞者之間,會有種參差不齊的感覺,但又因為兩者的影像互相重疊而有整體感,所以我覺得這對我的視覺有很大的衝擊。不過這樣子的反差就有一種視覺疲勞的感覺,因為產生出來的對比大到讓自己的腦袋有種無法運轉的錯覺,長時間後可能會想要去逃避那樣子的畫面,我想這也是為什麼整場表演的時間僅一個多小時而已,因為表演不只是我們看而已,還要再需要時間去吸收到自己的腦海中,才會變成自己的東西。
一整個表演下來讓我覺得很奇妙,因為發現原來在「人」與「像」之間可以產生這樣的連結與互動,在同一空間裡頭有2D的平面與3D的立體交錯,對空間的概念就讓我更加嚮往的感覺,而這些都是顛覆了以前僅表演單一空間狀態的觀感,有種打破窠臼獨創一格的感覺。
我想這也就是為什麼「錄像」會逐漸成為藝術的發展方向,因為有太多的想像可以去發掘並且製造出來,生活中有很多都可以與之結合,「魅影再現」是與人體動作結合,而之後會有什麼不一樣的火花產生是可以去引頸期待的,只要自己肯花時間跟心力去了解與嘗試。
*
多媒體互動舞蹈劇場

李婉瑄(醫一乙)

這場為時一小時的表演,是我看過的表演之中最短的,但同時也是最精彩的之一;「2000元的票價卻只能看一小時的表演,不值得吧!」這或許是大部分的人乍聽到時的反應,然而,這場表演是前所未有的,是創新融合既有的舞蹈加以改編而成,這場表演可貴精彩的地方就在於它無法模仿,讓觀眾驚奇的同時又欣賞到現代藝術與高科技結合的美感。只有親眼看見,才能感受到臨場那股瀰漫著讚嘆與好奇的氣氛,相信在場沒有人能了解背後的手法。

一開場,一名女舞者緩緩走入,「碰」的一聲敲擊,與背景音效配合的完美無缺,為這場表演開啟序幕;線條不斷的扭動,配合著舞者的動作,音樂的節奏,除了恰到好處的延展與蜷曲,舞者在台上奔跑走動的同時,線條也不斷表現出它的存在,兩者交互輝映,讓人覺得好像是兩邊在競賽,舞者試著要逃離的同時,線條卻緊跟不放,這是ㄧ種情緒的展現,必須靠舞者的動作以及線條扭曲伸直等細微的變化才能讓觀眾感受到這種原只屬於「人」的元素。

一開始的表演僅只與舞者與線條的分開行動,然而,真正精彩,真正讓觀眾大吃一驚的是,線條與舞者不知何時,開始漸漸融合在一起,從原本完全分開的舞動,漸漸地越來越多部分重疊,最後舞者與線條以「對比」的方式相容,當背景線條是垂直於地面時,舞者身上的線條卻是平行於地面的,神奇的昰,兩者卻不會互相干擾,是如何將完全相反的線條同時投射在舞台上的背景屏幕以及舞者呢?這是讓我整場表演下來,一直百思不解的難題,相信現場每個人都跟我有同樣的心情。除此之外,舞者有時往前站幾步後,身上的投影也瞬間變化,但背景卻可以絲毫不受影響,讓視覺的衝擊可以達到最大,雖然舞台充滿著各式各樣不同的聲光效果,甚至每分每秒都有新的變化,但卻不會讓人感到眼花撩亂,因為舞台上始終就只有兩名舞者與背景的線條,台上的舞者始終不是獨立的個體,甚至讓人覺得他們就是背景的一部份,他們猶如系統的一部份,但肢體是不受限制而可以自由舞動的;整齣表演中心仍是在他們身上,呈現出ㄧ種矛盾既又和諧的舞台效果,沒有兩位舞者,背景不具任何意義,同樣地,沒有背景跟音樂的配合,沒有人會想看兩名沒有「服裝」的舞者在律動。

「魅影再現」是由多媒體藝術家克勞斯‧歐伯梅耶所創,結合數位科技、音樂、舞蹈、影像,激盪除千百種可能,創造出人類知覺與美學新境界。歐伯梅耶認為,電腦系統也有自己的生命,舞者可像信任真人舞者般地信任系統,視對方為「舞伴」。票價雖然比較高,但仔細想想,這場表演不看電影,幕後製作及演員只要演ㄧ次,就可以不斷重複播映;但這場表演卻需要每次精密的音樂、舞蹈、背景的配合,相信這ㄧ小時的表演,ㄧ定花了非常久的時間演練,不斷地嘗試錯誤,才能如此毫無瑕疵的呈現,畢竟像這樣的表演,只要一出現瑕疵,就很容易被觀眾查覺到。比較可惜的就是懂得欣賞這樣藝術的人真的不多,對現在的台灣群眾來說,這樣的表演似乎無法引起很大的迴響,甚至知道這場表演的人也不多,讓遠道而來的難得機會就這樣溜掉了。
*
驚奇的視覺效果
陳奕安(物治一)

因為老師幫我們詢問到特價的票,是打對折所以很划算,加上我之前很想看諾曼可是沒有看到,所以就決定去看這場表演。
其實節目時間不長,但其實這樣已經夠了,真的很震撼。沒有研究的人可能會以為這些都是串好的,事先與舞蹈動作搭配好的影像和音樂,直接呈現在舞台上,可是並不是!那些影像都是隨機的,隨著電腦偵測舞者的舞蹈動作,馬上投影出相對的影像,整場表演下來真的是讓人目不暇給。
看完這場表演,讓我很佩服現代科技的進步,要現場隨機投影,還能製造出如此多變的影像,真的是很精彩。像是線條和舞者成反方像傾斜、像滴水一般的漣漪、或如海浪般的波濤、印在舞者身上不同方向的線條和英文字母、不停變換的背景、製造出放大縮小遠近等不同的視覺效果,加上兩名舞者間的默契,還有音樂,甚至是接近尾聲的人體解剖投影,每個都很讓人印象深刻!舞者的動作十分優美,也很有力度,加上搭配天衣無縫的音樂和投影效果,每一個階段都表現出不同的感覺,溫和、柔軟、激動、時快時慢、或如流水般,使整場表演不單調乏味,反而十分精彩且充滿驚奇,會好奇這樣的投影可以做出怎樣讓人驚奇的視覺效果,或是期待下一種變化。
很開心有機會看這場表演,是充滿驚奇的一場表演!不但欣賞到資深舞者豐富的肢體動作及表達的情緒,還有先進的科技和華麗的背景變化,非常精彩!可惜有些投影會讓我有一點暈眩,我也希望音樂可以不要都以重低音為多數,可以輕快一點,或許可以為表演增添多一點活潑。
*
一場科技藝術的視覺饗宴
護理一黃郁珊

眼見的確為「真」嗎?在科技的的驅動之下,或許早已被推翻。星期天下午步出國家表演廳時,心底的的確確感受到了「光影」、「舞蹈」、「音效」及「科技」結合所帶來的震撼。

表演一開始,只有兩位舞者,隨著兩位舞者動作的變幻,螢幕上的光點、光束也跟著變幻。從最開始的光點,伴著舞者的腳步、移動形成了線,而這些線條漸漸地增加,並開始變化成複雜的線條,甚至以光影變幻的方式形成了另外「虛」幻世界中的舞者,與真實的舞者在台上共舞,一度讓我分不清究竟有多少舞者在台上。更令人驚嘆的,還是「平面」變成「三度空間」的部分,只是簡單的黑白線條與人形,卻能造出人「被囚禁」在獄中、「逃離」、「穿入穿出」的假象,甚至能感覺犯人「被孤立」在偌大的空間中。

除了舞者的完美演出外,「默契」更是不可少,因坐在十九排,就著地利之便,偶爾瞄向「機械操控員」,配合舞台演出而做出調整(應該是聲效的大小掌控)。想必是演練許多次才能配合地如此天衣無縫。

但讚嘆之餘,還是有些遺憾,這整整一小時的演出,似乎缺少一個貫穿全場的「主軸」,雖然主題是「魅影再現」,但似乎趨向片段式的演出,表演一個主要「光影」演出後便進入下一種,少了連續性與整體感。而音效若能更具「藝術性」,而非由簡單的碰撞聲或音符組成,似乎更能符合「華麗」的視覺效果,或許藉由音樂的連續性能補足整場表演的零碎感,也不致造成聽覺的負擔。
整體而言,這的確是一場科技藝術、視覺饗宴,初次接觸者絕對不會失望的表演,但如何做到「耐人尋味」--讓人有一再回味、百看不厭,並禁得起時間考驗的功力?若能達此目標,便是藝術所追求之最高真諦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