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醫二甲余登揚/當代藝術館台新藝術獎參觀心得
-
第六屆台新藝術獎入圍的十五件作品裡頭,有幾件錄像藝術的作品,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崔廣宇的<系統生活捷徑:城市瞎摸>,以及蘇匯宇的<槍下非亡魂>。
先提崔廣宇的作品:他的作品大多許多外國不同城市中拍攝的,通用的手法是在一個城市中的不同角落中就地取材,用許多幽默詼諧、卻看似和週遭環境脫序的行動貫串在一個個的作品中。像是在英國倫敦把散落在人行道上的鴿群當成保齡球瓶,用保齡球嚇飛、把路邊的草皮當作高爾夫球場打小白球;在荷蘭阿姆斯特丹穿著一件噴水衣,邊走邊噴水。他用一種外來、旁觀者的角度發掘城市中確實存在,但卻常常被忽略的事物,透過有創意、有目的的行為將其呈現在作品中。這剛好是對生活麻木不仁的一種反諷,我們都對平常週遭的事物太過習以為常了,造成對生活環境或相關議題的冷漠,不肯去思考另外的可能性,成為過於系統化的生活中的一個螺絲,隨著一成不變的常規運轉。我想崔廣宇正在喚醒我們,鼓勵我們用一顆熱情而敏銳的心去省視週遭的事物,進而發掘出平凡中的不平凡、用創意去豐富看似平凡無奇的日常生活。
蘇匯宇的作品也頗耐人尋味。他用類似廣告的方式、綜藝特效的手法,拍攝兩部有揶揄意味的錄像作品---事實上我們能明確的認知:槍沒殺死人、綁在身上的炸彈也沒炸死人。原本電視扮演的角色是一個媒介,用來傳遞真實的訊息,然而近年來此項功能卻被虛擬聳動的電影影像取代。在電視上的影像所傳遞的訊息到底是真還是假?蘇匯宇用作品指出了電視媒體所存在的矛盾,是一個值得我們省思的問題。
另外台西的蚵貝壁畫也讓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參與創作的人不單是專業的藝術家,還包括了當地關心公共議題的住民。他們用具有地方特色的材料,利用深富意味的色彩和符號,反應當地的許多問題。這讓我深刻的了解到,藝術並非只是單純創意和美感的展現過程,同時也能有反應現實生活上的問題、凝聚群眾意識的作用!
另外表演藝術的眾多作品,也讓我見識到很多藝術創作者的創意。結合肢體動作、語言、音樂、場景,融合中外不同文化的特色和內涵,創作出許多非常前衛新潮的表演作品。讓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台灣春風歌劇團的<新胡撇仔---威尼斯雙胞案>,這部作品融入義大利即興喜劇的元素和許多屬於時下年輕人談論的新潮話題,打造出一部非常具有現代感的歌仔戲,屬於非常大膽而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嘗試!
我非常喜歡這次參觀當代藝術館的經驗!只花五十元就能在舒服的空間裡享受當代藝術帶來的震撼,徜徉在藝術創作者無限的想像和創意中,真的十分划算!這學期修老師的課讓我增加很多接觸藝術、享受藝術、思考藝術,甚至藝術創作(應該說不上啦XD)的機會,好像真的像老師說的,變的更有氣質了(不好意思>///<)。
-
不過多看、多接觸,真的會發現自己對藝術的感覺更敏銳了許多!謝謝老師!這學期的錄像藝術課真的很棒! 第六屆台新藝術獎入圍的十五件作品裡頭,有幾件錄像藝術的作品,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崔廣宇的<系統生活捷徑:城市瞎摸>,以及蘇匯宇的<槍下非亡魂>。
先提崔廣宇的作品:他的作品大多許多外國不同城市中拍攝的,通用的手法是在一個城市中的不同角落中就地取材,用許多幽默詼諧、卻看似和週遭環境脫序的行動貫串在一個個的作品中。像是在英國倫敦把散落在人行道上的鴿群當成保齡球瓶,用保齡球嚇飛、把路邊的草皮當作高爾夫球場打小白球;在荷蘭阿姆斯特丹穿著一件噴水衣,邊走邊噴水。他用一種外來、旁觀者的角度發掘城市中確實存在,但卻常常被忽略的事物,透過有創意、有目的的行為將其呈現在作品中。這剛好是對生活麻木不仁的一種反諷,我們都對平常週遭的事物太過習以為常了,造成對生活環境或相關議題的冷漠,不肯去思考另外的可能性,成為過於系統化的生活中的一個螺絲,隨著一成不變的常規運轉。我想崔廣宇正在喚醒我們,鼓勵我們用一顆熱情而敏銳的心去省視週遭的事物,進而發掘出平凡中的不平凡、用創意去豐富看似平凡無奇的日常生活。
蘇匯宇的作品也頗耐人尋味。他用類似廣告的方式、綜藝特效的手法,拍攝兩部有揶揄意味的錄像作品---事實上我們能明確的認知:槍沒殺死人、綁在身上的炸彈也沒炸死人。原本電視扮演的角色是一個媒介,用來傳遞真實的訊息,然而近年來此項功能卻被虛擬聳動的電影影像取代。在電視上的影像所傳遞的訊息到底是真還是假?蘇匯宇用作品指出了電視媒體所存在的矛盾,是一個值得我們省思的問題。
另外台西的蚵貝壁畫也讓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參與創作的人不單是專業的藝術家,還包括了當地關心公共議題的住民。他們用具有地方特色的材料,利用深富意味的色彩和符號,反應當地的許多問題。這讓我深刻的了解到,藝術並非只是單純創意和美感的展現過程,同時也能有反應現實生活上的問題、凝聚群眾意識的作用!
另外表演藝術的眾多作品,也讓我見識到很多藝術創作者的創意。結合肢體動作、語言、音樂、場景,融合中外不同文化的特色和內涵,創作出許多非常前衛新潮的表演作品。讓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台灣春風歌劇團的<新胡撇仔---威尼斯雙胞案>,這部作品融入義大利即興喜劇的元素和許多屬於時下年輕人談論的新潮話題,打造出一部非常具有現代感的歌仔戲,屬於非常大膽而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嘗試!
我非常喜歡這次參觀當代藝術館的經驗!只花五十元就能在舒服的空間裡享受當代藝術帶來的震撼,徜徉在藝術創作者無限的想像和創意中,真的十分划算!這學期修老師的課讓我增加很多接觸藝術、享受藝術、思考藝術,甚至藝術創作(應該說不上啦XD)的機會,好像真的像老師說的,變的更有氣質了(不好意思>///<),不過多看、多接觸,真的會發現自己對藝術的感覺更敏銳了許多!
先提崔廣宇的作品:他的作品大多許多外國不同城市中拍攝的,通用的手法是在一個城市中的不同角落中就地取材,用許多幽默詼諧、卻看似和週遭環境脫序的行動貫串在一個個的作品中。像是在英國倫敦把散落在人行道上的鴿群當成保齡球瓶,用保齡球嚇飛、把路邊的草皮當作高爾夫球場打小白球;在荷蘭阿姆斯特丹穿著一件噴水衣,邊走邊噴水。他用一種外來、旁觀者的角度發掘城市中確實存在,但卻常常被忽略的事物,透過有創意、有目的的行為將其呈現在作品中。這剛好是對生活麻木不仁的一種反諷,我們都對平常週遭的事物太過習以為常了,造成對生活環境或相關議題的冷漠,不肯去思考另外的可能性,成為過於系統化的生活中的一個螺絲,隨著一成不變的常規運轉。我想崔廣宇正在喚醒我們,鼓勵我們用一顆熱情而敏銳的心去省視週遭的事物,進而發掘出平凡中的不平凡、用創意去豐富看似平凡無奇的日常生活。
蘇匯宇的作品也頗耐人尋味。他用類似廣告的方式、綜藝特效的手法,拍攝兩部有揶揄意味的錄像作品---事實上我們能明確的認知:槍沒殺死人、綁在身上的炸彈也沒炸死人。原本電視扮演的角色是一個媒介,用來傳遞真實的訊息,然而近年來此項功能卻被虛擬聳動的電影影像取代。在電視上的影像所傳遞的訊息到底是真還是假?蘇匯宇用作品指出了電視媒體所存在的矛盾,是一個值得我們省思的問題。
另外台西的蚵貝壁畫也讓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參與創作的人不單是專業的藝術家,還包括了當地關心公共議題的住民。他們用具有地方特色的材料,利用深富意味的色彩和符號,反應當地的許多問題。這讓我深刻的了解到,藝術並非只是單純創意和美感的展現過程,同時也能有反應現實生活上的問題、凝聚群眾意識的作用!
另外表演藝術的眾多作品,也讓我見識到很多藝術創作者的創意。結合肢體動作、語言、音樂、場景,融合中外不同文化的特色和內涵,創作出許多非常前衛新潮的表演作品。讓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台灣春風歌劇團的<新胡撇仔---威尼斯雙胞案>,這部作品融入義大利即興喜劇的元素和許多屬於時下年輕人談論的新潮話題,打造出一部非常具有現代感的歌仔戲,屬於非常大膽而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嘗試!
我非常喜歡這次參觀當代藝術館的經驗!只花五十元就能在舒服的空間裡享受當代藝術帶來的震撼,徜徉在藝術創作者無限的想像和創意中,真的十分划算!這學期修老師的課讓我增加很多接觸藝術、享受藝術、思考藝術,甚至藝術創作(應該說不上啦XD)的機會,好像真的像老師說的,變的更有氣質了(不好意思>///<),不過多看、多接觸,真的會發現自己對藝術的感覺更敏銳了許多!
-
謝謝老師!這學期的錄像藝術課真的很棒!
-
-
醫二甲 蘇旻昱/蘇匯宇—槍下非亡魂
在這件蘇匯宇的作品中,蘇匯宇營造出一個充滿感官刺激的空間。在視覺上,螢幕裡的人接受一個個的爆破的瞬間,飛濺而出的紅色液體刺激著我們的視覺。同時,在聽覺上爆破的聲音也不斷衝擊耳朵。空間上,在螢幕前面的地板擺著一大片的白板,上面灑著斑斑血跡,予人身臨其境感,宛如身處於人質被匪徒拘留的現場。
在這件蘇匯宇的作品中,蘇匯宇營造出一個充滿感官刺激的空間。在視覺上,螢幕裡的人接受一個個的爆破的瞬間,飛濺而出的紅色液體刺激著我們的視覺。同時,在聽覺上爆破的聲音也不斷衝擊耳朵。空間上,在螢幕前面的地板擺著一大片的白板,上面灑著斑斑血跡,予人身臨其境感,宛如身處於人質被匪徒拘留的現場。
-
在現代的電視新聞文化下,血腥暴力已經是常態。於是漸漸的,我們對於一些過去視為不舒服的、反感的血腥暴力漸漸習慣麻痺、常態化,而口味也越來越重。而這種變遷越來越快,於是我們在初見到此作品時,也許會覺得很暴力、感到不舒服,但我們卻可以一下子就適應,而繼續看下去,或許該歸功於現在的傳媒色情暴力化。而這種一邊說著很暴力,而卻又忍不住一直看下去的行為,跟現代人一面批評媒體走向日下,卻又忍不住愛看這些新聞報紙,「愛呷裝小心」。
這也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冷眼旁觀。看到加諸於別人身上的虐待,心中有部分可能是不忍卒睹,但心中卻有另一部分是想繼續看下去。這就是人的多個面向:在社會上表現出來的、符合大眾道德期待的一面,以及背後隱藏的真實的一面。
-
心得:這學期透過這堂課,接觸到了一個以前從未接觸過的領域。透過老師的講解,對於這方面有更多的了解而不只是鴨子聽雷霧裡看花。而且老師提供了許多展覽資訊,都會讓人會想去看。感覺這堂課真的大大增廣了我的日常生活接觸的領域!
-
心得:這學期透過這堂課,接觸到了一個以前從未接觸過的領域。透過老師的講解,對於這方面有更多的了解而不只是鴨子聽雷霧裡看花。而且老師提供了許多展覽資訊,都會讓人會想去看。感覺這堂課真的大大增廣了我的日常生活接觸的領域!
-
醫二乙 劉嘉鈞/槍下非亡魂
聽了幾位同學去看過的心得之後,覺得這次的台新藝術獎的作品似乎都很有意思,所以就找了幾個同學一起去看了。看完了所有的作品之後,最先感受到的我覺得是展覽空間和展覽作品間的擺放和呈現,我覺得在參展的過程當中,心情和思考都很舒適愉悅,讓我的想法和想像更能夠恣意的奔馳和延伸!
聽了幾位同學去看過的心得之後,覺得這次的台新藝術獎的作品似乎都很有意思,所以就找了幾個同學一起去看了。看完了所有的作品之後,最先感受到的我覺得是展覽空間和展覽作品間的擺放和呈現,我覺得在參展的過程當中,心情和思考都很舒適愉悅,讓我的想法和想像更能夠恣意的奔馳和延伸!
-
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作品是蘇匯宇的槍下非亡魂的系列作品,到現在我的耳邊還能清晰記得那一聲聲充滿震撼力的爆破聲。其實在我一開始踏入展間的時候就被他所呈現的畫面給震懾住了,他光裸的軀體坐在椅子上,他空洞的眼神對著你搖晃,他全身綁滿了人工血漿爆破後在空中飛散,地上還留有他飛散血漿的血跡,整個畫面呈現的很有震撼力且怵目驚心。
-
在電視上常常可以看到更多甚至比這畫面還血腥還暴力的場景,但我回想了一下似乎都沒有它給我的衝擊還大,或許是我們生長在一個安定的國度,沒有戰爭的摧殘,沒有要躲空襲的恐慌,沒有被射殺的恐懼,一切的一切讓我們對於電視戰爭畫面中的孩童、貧民、士兵的生命和吶喊習以為常而漸趨麻痺,以為拿個遙控器轉個台就能讓這個畫面被抽離被轉換,逃避的心理和未能放下心深切去感受是當今現實生活中每個人最真實的寫照。延伸我思考的是蘇匯宇那空洞的眼神,這樣的眼神不就跟我們坐在電視機前看著血腥暴力畫面那空洞麻木的眼神一樣嗎?即使是身上綁了許多炸藥,即使是它在身上一顆接一顆的爆破,但是被綁者的臉上表情似乎沒有一絲一毫的改變,一點點的恐懼一點點的臉部肌肉抽動都沒有,看著被炸飛的人工血漿在慢動作的鏡頭下畫出帶點諷刺優雅的弧線,事不關己的表情和眼神讓我在參展的當下就感受到一種冰冷、惶恐、疏離的感覺。
-
而地上面板上所呈現的斑斑血跡更是讓整個畫面有向參展者延伸的感覺,如果只有透過電視牆的呈現或許只是平面上的投射,但是搭配上地面上的面板和展場的黑盒子空間,它所營造的3D立體感覺更讓我有置身其中的感受,這也是我對這次展覽印象很深的地方,每件作品不是單純把它放置或掛在牆上,而是考慮到參展者和空間上互動所做的努力和巧思結晶,整個展覽下來那種心中的愉悅和充實感更是在我心中久久迴盪不已。
-
現今社會媒體血腥暴力畫面的浮濫,加上一般大眾普遍缺乏身歷其境的同理心和同情心,那種喪失自我感官能力和人性的基本展現,我想這是蘇匯宇想大大的加以諷刺和揶揄的吧!
-
哈哈這學期因為老師的這門課,讓我知道許多有關展覽的管道,沒事也強迫自己多去看看一些展覽,一學期下來發現自己對”美”的東西感觸感覺變多也變的更加深刻了,以前常會覺得怎麼有人看完一件作品可以講出一堆東西一堆感覺,想想自己也有更多這樣的體悟和能力,這樣的收穫真是難得阿!
-
謝謝老師這堂課對我們關於”美”和藝術的灌輸和指導啦!
-
醫一乙洪佳翎/台新藝術獎入圍特展參觀心得
這次參展的藝術家很多都是老師上課有跟我們提過的,像蘇匯宇、崔廣宇等等,所以感覺比較熟悉一些,加上實際觀賞他們的錄像作品後,就會發現一件短短幾分鐘的作品蘊含了很多藝術家所要表達的想法。其中不乏有震撼力十足的「槍下非亡魂」,爆破的場景相當地逼真,就好像眼前正上演著一幕暴力的鏡頭,雖然對於如此血腥的畫面我感到有點作嘔,可是仔細想想生活中、新聞媒體的報導甚至人人愛看的電視劇裡不也參雜了許多類似的影像嗎?只是今天場景換了,換到了一般人認為能陶冶性情的藝術館。
現在這種近乎虐待和強調視覺張力的手法幾乎成為媒體的賣點,想看又不敢看的矛盾感受在欣賞這件作品時我也強烈地感受到了,心裡頭雖然知道子彈不是真的,血不是真的,但為了讓當下更有臨場感我催眠自己相信眼前這一切都是真的,就跟看武打電影特效是一樣的感覺吧!!只是這種刺激感在抽離後很容易就被空虛給掩蓋了,我想是由於影像並沒有辦法給予深刻的感動吧!!
有時候我們也許該反思一下:追求真實性和可看性之類的包裝固然重要,但內在的本質卻不能被犧牲,不然看了再多的聲光刺激也不會對心靈有所成長和助益。
相對於蘇匯宇的作品,隔壁展間崔廣宇詼諧有趣的鏡頭就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從老師上課第一次播放崔廣宇的作品「系統生活捷徑:表皮生活圈」就令我印象深刻,他貼近生活的拍攝讓錄像藝術變得親切可人,很容易懂也讓觀眾有很大的想像空間。所以這次聽聞他有最新作品參展,我就想好好欣賞一番,這位觀察敏銳的活藝術家又迸出了什麼新點子?
「城市瞎摸」這一系列的作品,不脫崔廣宇以往的風格,還是能引人會心一笑,其中我想分享「海平面測量」及「阿姆斯特88號」這兩件作品給予我的感受。說實話在剛看影片時,我站在小電視前笑了好久,因為他的行為真的有些無厘頭,不過在看了第二次以後我慢慢發現崔廣宇其實是帶者一個外來者的角度在看一個不同於台灣的文化環境,因為不熟悉所以才能夠發現一些當地人所忽略掉的小事情,特別是在看完簡介後,不難明白其實在娛樂之餘作者揭露了荷蘭現實處境的問題─地層下陷,那身噴水裝走到哪漏到哪,自然引起路人奇異的眼光,但崔廣宇卻透過這樣的方式認識了不一樣的阿姆斯特丹,就如同作品的名稱瞎摸一般,他在探究生活裡的每個小細節,重新去體驗一個城市的內涵。
而「阿姆斯特88號」也是以水為主題,只是這次落下的水不再是涓涓細流,是會把人淋成落湯雞的水柱,這樣的感受更深刻了,在自己的房間裡居然找不到一個不會漏水的地方,那週遭的環境呢?想必是更糟的吧!!崔廣宇用循序漸進的方式,帶領我們用他看世界的角度觀察生活,讓我在欣賞作品之餘也學會了跳脫以往的想法,用更為細膩的心去閱讀一個城市或文化,讓自己從事不關己變成當事者,我很喜歡崔廣宇他詮釋藝術的手法,很貼近生活,看似平凡卻蘊含了許多深刻的反思。
ps:老師,這學期辛苦您了!!我們幾個同學都好喜歡老師的課,在輕鬆的氣氛下學習是件很棒的事!!
這次參展的藝術家很多都是老師上課有跟我們提過的,像蘇匯宇、崔廣宇等等,所以感覺比較熟悉一些,加上實際觀賞他們的錄像作品後,就會發現一件短短幾分鐘的作品蘊含了很多藝術家所要表達的想法。其中不乏有震撼力十足的「槍下非亡魂」,爆破的場景相當地逼真,就好像眼前正上演著一幕暴力的鏡頭,雖然對於如此血腥的畫面我感到有點作嘔,可是仔細想想生活中、新聞媒體的報導甚至人人愛看的電視劇裡不也參雜了許多類似的影像嗎?只是今天場景換了,換到了一般人認為能陶冶性情的藝術館。
現在這種近乎虐待和強調視覺張力的手法幾乎成為媒體的賣點,想看又不敢看的矛盾感受在欣賞這件作品時我也強烈地感受到了,心裡頭雖然知道子彈不是真的,血不是真的,但為了讓當下更有臨場感我催眠自己相信眼前這一切都是真的,就跟看武打電影特效是一樣的感覺吧!!只是這種刺激感在抽離後很容易就被空虛給掩蓋了,我想是由於影像並沒有辦法給予深刻的感動吧!!
有時候我們也許該反思一下:追求真實性和可看性之類的包裝固然重要,但內在的本質卻不能被犧牲,不然看了再多的聲光刺激也不會對心靈有所成長和助益。
相對於蘇匯宇的作品,隔壁展間崔廣宇詼諧有趣的鏡頭就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從老師上課第一次播放崔廣宇的作品「系統生活捷徑:表皮生活圈」就令我印象深刻,他貼近生活的拍攝讓錄像藝術變得親切可人,很容易懂也讓觀眾有很大的想像空間。所以這次聽聞他有最新作品參展,我就想好好欣賞一番,這位觀察敏銳的活藝術家又迸出了什麼新點子?
「城市瞎摸」這一系列的作品,不脫崔廣宇以往的風格,還是能引人會心一笑,其中我想分享「海平面測量」及「阿姆斯特88號」這兩件作品給予我的感受。說實話在剛看影片時,我站在小電視前笑了好久,因為他的行為真的有些無厘頭,不過在看了第二次以後我慢慢發現崔廣宇其實是帶者一個外來者的角度在看一個不同於台灣的文化環境,因為不熟悉所以才能夠發現一些當地人所忽略掉的小事情,特別是在看完簡介後,不難明白其實在娛樂之餘作者揭露了荷蘭現實處境的問題─地層下陷,那身噴水裝走到哪漏到哪,自然引起路人奇異的眼光,但崔廣宇卻透過這樣的方式認識了不一樣的阿姆斯特丹,就如同作品的名稱瞎摸一般,他在探究生活裡的每個小細節,重新去體驗一個城市的內涵。
而「阿姆斯特88號」也是以水為主題,只是這次落下的水不再是涓涓細流,是會把人淋成落湯雞的水柱,這樣的感受更深刻了,在自己的房間裡居然找不到一個不會漏水的地方,那週遭的環境呢?想必是更糟的吧!!崔廣宇用循序漸進的方式,帶領我們用他看世界的角度觀察生活,讓我在欣賞作品之餘也學會了跳脫以往的想法,用更為細膩的心去閱讀一個城市或文化,讓自己從事不關己變成當事者,我很喜歡崔廣宇他詮釋藝術的手法,很貼近生活,看似平凡卻蘊含了許多深刻的反思。
ps:老師,這學期辛苦您了!!我們幾個同學都好喜歡老師的課,在輕鬆的氣氛下學習是件很棒的事!!
-
錄像作品真的很有趣,尤其是自由想像的那部份,聽了同學不一樣的想法還有老師的解說後,自己也會有更多的想法,這堂課跟我們以往所接觸到的必修真的差很多,沒有壓力,卻學到了很多自己有興趣的東西,而我想培養出看展覽的習慣應該是最大的收穫吧!!!
醫技系一張雅涵/ 系統生活捷徑
我去了當代藝術館,因為既可以看台新獎的作品還有「反常-克利斯瓊‧拉夸」展覽。在走廊、房間等等,模特兒都以自然的姿態或站或坐,它不是要你仔細的去觀察它,而是要你不經意的去經過它,不要去在意它,把它當作真實的一個路人就好了,但這不是重點。
到了台新獎的地方,看到了熟悉的崔廣宇,他的作品還是一如往常的幽默,我看了「系統生活捷徑:城市瞎摸」系列,有些上課已經有放過了,但是我發現還有更有趣的,就是一個介紹城市的影片,我已經忘記片名了。
它的內容是一個外國人在介紹倫敦吧,但是把倫敦的一些不起眼的地方、很普通的地方,把它們的意義都改變了!像是只是一般的石頭路,放一個牌子在旁邊,然後就說那是健康步道,還找演員來示範;還有一個柵欄,是為了防止物品或推車衝太快,還有斑馬線居然是要自己來鋪的?!既幽默又有趣,把大家幾乎平常想不到的聯想,把自己當作一個觀光客,去觀察這個城市,即使是誤解,也能透過自己的理解力去發現這個城市的發展性。
-
護理系一黃右嫺/阿姆斯特88號
-
第一個是到當代藝術館看台獎的展覽,竟然順便也看到了很多新奇的服裝秀。印象最深的是上課就看過他的作品的崔廣宇,感覺在美術館看時的感覺跟上課很不一樣,有種比較高級的感覺。而我最喜歡的是阿姆斯特88號,一開始看到他在房間的時候不知他想做什麼,可是看到吃飯吃一吃水就噴出來,感覺很有趣,雖然我可能不太懂他真正想表的是什麼,看了這影片讓我覺得生活中應該充滿多一點想像,多一點自由發揮的空間,就像影片中水一直從平常覺得不可能的地方出來,而且想做什麼事,水都會來阻止,好像水希望那個人脫離世俗一樣。
第二個是到鳳甲美術館看科光幻影,第一次去竟然沒開,原來我完完全全的忘了有端午節這件事。第二次去可能是一去就看到宋恆在演講,也就聽了一下,所以對他的三位一體有很深的印象。我覺得他這件作品想到人、聲音和影像的結合很特別,以前去美術館就只有視覺而己,而他把作品擴大到聽覺、觸覺,整個就讓人很有互動的感覺,不會有看到一個冷冰冰的畫或影片的感覺,讓人走過去就會想拍幾下鼓,不會走馬看花就過去了,很有趣。